【畢比特】F1電影影評/觀後感//人生路上,我們都是在匍匐前進

Previous

F1電影是我極少數一上映便購票入場觀看的電影,也許是骨子裡對於賽車的憧憬,又或者是對TOP GUN2導演Joseph Kosinski的期待,讓我急不及待地按下了購票鍵。先說結論,F1電影在劇本上是一套妥妥當當的王道之作,劇本與人物在設計上該有的元素都應有盡有,然而,還是那一句,情理之內卻沒有意料之外。花了兩年時間製作,真實還原F1賽車的情景去呈現在大螢幕之上,背後的故事卻是走最大路的王道路線,未免令我有一點失望。

還是老規矩,先從譯名開始說。英文原名《F1 The Movie》,港台都譯作F1電影,我確實是不記得香港的譯名什麼時候變得那麼規矩,竟然採用一種直譯的方式,不過對此並沒有什麼大意見,畢竟有時候less is more,參考大陸的譯名《F1:狂飆飛車》就驟然覺得原來直譯都不錯。

先是零劇透評論一下,劇情講述由畢比特飾演的Sonny Hayes曾經是馳騁F1賽場上的後起之秀,在一次意外後從這個舞台上徹底消失,因為失敗與挫折而沉輪賭博(這部份backstory在故事線中幾乎沒有描述),破產、離婚,最後住在貨van之中遊歷不同地方--凡是有賽車招募選手的地方就有他。最後被多年前F1賽場上的隊友兼老友找上,拯救他那負債纍纍兼瀕臨被董事局變賣的車隊。畢比特61歲,拍攝這電影時59歲,儘管看起來不似,但找一個年近花甲的演員來飾演一個F1賽場上的英雄角色,無疑令劇本在設計上遇到很大的掣肘,亦把角色放在了一個頗為尷尬的位置上,這點容後再談。然而在製作上卻是無可挑剔的,花費兩年時間與F1合作真實場景拍攝,速度感、引擎聲、破風聲、輪胎找地聲、完美。而一些車與車之間的碰撞都採用道具車來完成拍攝,而不是CG效果,為觀眾帶來了極致且真實的視覺體驗,單是這點已經值回票價。不得不讚是換輪胎片段的剪接效果,令人看得異常過癮。

評分:7.5/10 中中上

整體來說片幅略長,劇本略嫌沒有驚喜,製作上加了不少分,絕對值得入場觀看。有些感覺,要在電影院才能感受。

接著是劇透部分。對於我而言,一套「合格」的電影最少表達一種主題或思想,一套「高分」的電影最好亦只是表達一種主題或思想,分別在於對命題所發掘出的深度和表達的手法,敷淺和庸俗如Fast&Furious都一直帶出family and bonding這主題;又或是The Avengers這類終極爽片都不忘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--儘管沒有給出「答案」,我認為也是劇本上一個不錯的處理。

來到F1電影,想要表達的「主題」也許就顯得面目模糊,觀眾可以看得到輪廓,卻又走不進去中心。Sonny年青時作為後起之秀,是和冼拿、舒麥加馳騁於賽場上的天賦之才,卻因為一次意外嚴重受傷,從F1賽場上黯然離開,直到三十年之後,老友Rubben找他時都表現出迴避和推塘,卻又突然之間在Rubben留下頭等艙機票走後,被飯堂阿姨的一句沒有重量的「解答」而應邀返回F1賽場,作為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,明知道Sonny沒可能不應約,因劇情沒有可能推進下去,只是這個從逃避到面對的轉捩點,我認為有更好的處理手法,至少絕對不是被飯堂阿姨一句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回答「點醒」,我寧願她說的是一句「Why not?」,好像還比較有說服力。

電影的開端已在地通拿耐力賽的賽場上,Sonny接力上場後一舉替車隊獲得第一名,最後幫助車隊勝出地通拿耐力賽。雖然地通拿耐力賽與F1的性質完全不同,強度亦大相徑庭,不過現實中亦有不少F1的車手去參加這個賽事,可以認為地通拿耐力賽的競技性質都是有一定水平的,而能輕鬆替車隊獲得領先名次的Sonny一定是超水平的選手,也許是一開始把他在地通拿耐力賽中刻劃得太過凌厲,以致讓觀眾有種編劇在「造神」的錯覺。這裡的「造神」是指我覺得編劇刻意地讓觀眾認為Sonny是一個天才,是一個曾經在F1賽場上斬獲無數冠軍後退役的傳奇人物、是與現實並行架空的故事。然而當故事層層推進,才發覺Sonny並如想像般那麼天才,亦不擁有在賽場上輾壓其他對手的實力,相對來說,更像是一個平凡的人(雖說能在F1上馳騁的都不會平凡到怎樣),所以是相對來說,像是平凡的人重新挑戰自己的過去。Sonny復出的記者會上,記者問:「如果一切可以從來的話,你還會再試一次嗎?」(大概是這意思)他答No。

即使口裡說不,Sonny還是再一次回到賽場上,重新面對自己逃避多年的F1賽場。

這點我覺得不錯,亦屬於運動電影的一個勵志點--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同時令到比賽的場景更加熱血,也是這套電影的一個加分位(個人而言)。不過,還是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,例如Sonny和JP的競技關係就過於模糊,要說他們是對手,卻又感覺不到那種宿敵的感覺;要說是Sonny carry JP成長,卻又沒有感覺得很明顯。兩人之間存在著龐大的年齡差,這個硬件上使他們不能亦敵亦友,或者說亦敵亦友的話很難拍得精彩;然而又不能是亦師亦友,因為亦師亦友這層關係難以套用於F1的賽場上,起初的賽事上,Sonny更不願意把位置讓給JP,然而後來卻又突然妥協,中間的轉折位並沒有在劇情上好好地說服我,這是電影在劇本上一個最大的問題,Sonny是為什麼由追求勝利到放下執著,是什麼驅使他「幫助」JP獲得較高的名次?這點我認為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。當你起用畢比特來飾演Sonny時,我認為就沒必要把重心分出來放到他和JP的Rivalry上,這種處理反而顯得有點兩面不是人,到底你是想Sonny貫徹對追求勝利的執著,還是想Sonny作一個為團體付出而帶來勝利的人,我看不見一個明確的切面,於角色處理上我認為是欠佳的。

電影的片幅很長,差不多有三個小時,也許對某些觀眾來說越長越抵睇,但我則認為以本前的故事線和結構,至少可以剪掉20-30分鐘,又或者多描寫一下其他車隊的狀況。舉個例子,像是男兒當入樽、排球少年、衝鋒21這些運動漫畫,除了主角的隊伍外,其他隊伍的配角特色同樣立體鮮明,在F1電影中,感覺上就有點為了讓真實F1選手作為彩蛋出場而捨棄了加插其他鮮明的對手,又或者是導演想故意帶出最大的對手永遠是自己之類的主題,這當中絕對不存在正確與否,只是處理手法的問題,毫無疑問,我是覺得欠佳的。

另外,角色的設計上Sonny是一個賭徒,贏了比賽後從不碰獎盃也許亦是一種賭仔心態,但既然如此設計了這個角色,為什麼不好好從賭博這點發揮一下,例如賽場上他有什麼賭博的行為,又或是作為一個倒霉不滯的賭徒,他是否在身體狀況和冠軍之間賭贏了?這些小細節我認為也可增加整套電影的層次和質感。

最後,雖然作了很多批評的地方,但這依然是一套絕對值得入場觀看的電影。製作上真的能夠滿足觀眾對F1的渴望,除了是男生的浪漫,也是女生的憧憬。最重要是Brad Pitt真的很帥,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年過花甲的人,最可惜的地方是我以為他會有句inevitable的對白,結果沒有,算是一點美中不足吧。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.